• <blockquote id="unscd"><wbr id="unscd"></wbr></blockquote>

      <blockquote id="unscd"></blockquote>

    1. <i id="unscd"><sub id="unscd"></sub></i>
        <b id="unscd"></b>
      1. 甘肅綠景源生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

        新聞資訊

  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新聞
        植樹造林是實現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徑
        日期:2018/1/31 來源:甘肅華誼隆園藝

              中國園林網4月3日消息:隨著全球氣候變暖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受到全球廣泛的關注,也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。森林作為全球碳循環重要的組成部分,在減緩二氧化碳排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森林植物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,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。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,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,就叫做森林碳匯。
              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陸地生物圈的主體,也是陸地表面最大的"碳儲庫"和最經濟的“碳吸器”。研究表明,單位面積森林儲存的碳是農田的20-100倍。據估算,全球森林及其土壤和濕地的碳儲量為12000多億噸。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占全球陸地碳庫總儲量的77%,全球森林生態系統總碳量估計為6380億噸,超過了大氣中的碳量。
              森林每年生長1立方米蓄積,約能吸收1.83噸二氧化碳。用1立方米木材替代等量的水泥、磚等材料,約可減排0.8噸二氧化碳。一輛汽車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,只需要14畝人工林就能吸收。近20年我國森林共凈化吸收約4.5億噸碳,相當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工業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的一半。目前,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78.11億噸。
              森林碳匯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為經濟的“碳吸收”手段。一系列研究表明,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碳排放成本為100美元/噸,能源生產中限制碳排放的成本為25~120美元/噸,而通過植樹造林所增加的碳匯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,一般在10美元/噸以下。這說明,與工業減排相比,森林固碳間接減排具有投資少、代價低、綜合效益大等優點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國高度重視林業建設,2009年12月,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強調,我國到2020年要在2005年基礎上增加森林面積4000萬公頃和森林蓄積量13億立方米。
              福建省位于祖國東南沿海,地處亞熱帶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土壤肥沃,具有發展林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。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和優勢,山地面積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80%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稱。
              全省林業用地面積914.81萬公頃,有林地面積766.65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達63.10%,居全國第一;活立木蓄積量5.32億立方米,其中天然喬木林面積為326.21萬公頃,蓄積為2.88億立方米;人工喬木林面積239.84萬公頃,人工林蓄積量居全國首位、達1.96億立方米。豐富的森林資源,使我省擁有了巨大的碳匯潛力,將為全國實現“雙增”目標作出重大貢獻。若按照森林植被年凈碳匯量、凋落物年凈碳匯量以及土壤年凈碳匯量三個部分計算,我省森林資源的年凈碳匯總量為1.16億噸。
              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的最有效途徑,對森林碳匯具有明顯的正向效應。目前,我國不斷加快植樹造林步伐,通過出臺造林補貼政策等措施,提高全社會造林綠化的積極性。
              福建省在森林覆蓋率較高的情況下,仍在開展“大造林”活動和“四綠”工程建設,加大造林綠化力度,探索發展碳匯林業,加快培育森林資源,強化森林撫育和保護,提升森林資源質量,增加森林碳匯功能。
              發展林業已成為保障生態安全、促進低碳發展、實現低碳生活的必然選擇。

        久久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观看_91色在线_五月综合激情网_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

      2. <blockquote id="unscd"><wbr id="unscd"></wbr></blockquote>

          <blockquote id="unscd"></blockquote>

        1. <i id="unscd"><sub id="unscd"></sub></i>
            <b id="unscd"></b>